泥土中生长: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
泥土中生长: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
沧浪同学泥土中生长: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
当社交媒体的滤镜将生活渲染得如梦似幻,朋友圈里便铺陈开一幅幅斑斓画卷:环球旅行的足迹、顶级演唱会的狂欢、名牌傍身的印记、海外留学的篇章、乃至将飞行化为日常的洒脱……仿佛每个人都栖居于云端,自由而丰足,尽情挥洒着生活的写意。然而,在这片被精心雕琢的繁华背后,却有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,他们鲜少在信息洪流中留下痕迹,他们是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截至2020年,中国农村户籍人口仍有7.71亿,占总人口的54.60%。而到了2021年,常住农村人口为5.10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36.11%。这意味着,每10个大学生中,就会有4个来自广袤农村。他们是未曾享受过大都市流光溢彩的个体,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。而我,是他们之一。
平凡却闪光的“第一次”
对于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学子而言,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,更是一次次对固有认知的颠覆。第一次,他们独自背上行囊,踏上远行的列车,告别那片熟悉的黄土地;第一次,他们走出从小到大未曾离开的省份,去拥抱一个全新的世界;第一次,他们在大学所在的城市,体验到地铁呼啸而过的便捷与高效……他们或许未曾亲临演唱会现场的狂欢,未曾品尝过洋快餐的味道,未曾有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相比朋友圈里精致的日常,他们的生活更像一幅素描,虽简单质朴,但也笔触清晰。
这些“第一次”,在那些从小浸润于都市文明的孩子眼中或许不值一提,但于他们而言,却是打破认知边界的勇敢尝试,是融入陌生世界的每一步脚印。然而,这些弥足珍贵的成长印记,却鲜少有机会被分享,在社交网络的话语体系中,它们似乎天然地失去了被展示的资格。
沉默的原因:自卑与“不配感”
很多时候,他们选择沉默不是因为不想表达,而是因为害怕被忽视,甚至被嘲笑。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不够好,害怕自己的“第一次”与别人的“日常”相比显得过于普通,害怕那些从小伴随而来的“不配感”再次涌上心头。
这种“不配感”不是无缘无故的。它来自于成长环境的资源匮乏,来自于城乡之间的鸿沟,来自于社会偏见的固化。发们似乎天生就被贴上了“土气”“落后”“没见过世面”的标签,哪怕努力隐藏,也总觉得自己处于一个无法融入的圈子里。
他们的特长,名为“能吃苦”
成长过程中,他们或许不曾有机会接触那些被城市孩子视为“标配”的艺术熏陶。舞蹈、歌剧、书法……这些名词,在他们的童年里是缺席的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“特长”。如果说“能吃苦”也算一种特长的话,那这便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技能。
这项“特长”并非习自舒适的教室,而是刻印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,浸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。它教会他们如何在贫瘠中孕育希望,在困境中寻找出路,在沉默中积蓄力量。它让他们明白,即使没有华丽的舞台和耀眼的灯光,他们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,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沉默≠无能:他们也是社会的脊梁
这种沉默,并不代表无能或怯懦。他们,是大学校园里那些为了奖学金而挑灯夜读的身影,是假期里默默打工补贴家用的年轻人,是每一个在困境中从未放弃向上攀登的灵魂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:即使起点不同,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坚韧和毅力,一步步靠近梦想,实现自我价值。
那些看似沉默的大多数,他们或许未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波澜,但他们却是这个社会真正的脊梁,是推动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。无论是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民,还是努力改写命运的农村学子,他们的故事,同样精彩,同样值得被传颂。
向阳而生: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
我想对所有和我一样的伙伴们说:“你的出身并不能定义你的未来,真正能定义你的,是你的努力、你的坚持,和你的梦想。朋友圈里展示的,只是他人生活的一个切面,而你的人生,才是完整且真实的。”
从“自认不配”到“无所畏惧”,这条路或许漫长,但我坚信,每一个努力挣脱束缚、向阳而生的灵魂,终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他们值得拥有更广阔的天地,他们的征途,是星辰大海。